总统修宪or司法护宪?特朗普行政令与美国宪法的终局之战
家有美宝 2025年04月29日
三权分立下,特朗普重构出生公民权的“管辖权”遭法院阻击!从黄金德案到当代司法,百年铁律能破吗?总统行政令与宪法的终极博弈,让我们从司法角度来围观这一场美国宪法大战!
特朗普于2025年1月20日签署“取消出生公民权”行政令,试图通过重新定义“受其管辖”(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这一宪法术语,剥夺非法移民及临时签证持有者子女的出生公民权。
此举直接挑战了美国宪政体系的基石——‌第十四修正案‌,引发了一场围绕宪法解释权的激烈博弈。这场宪法战争已持续超过一个月,‌当前进展已被联邦法官裁定“违宪”并叫停,特朗普政府上诉试图推动执行的请求,也被法院驳回。
《图片来源网络》


‌宪法核心争议

第十四修正案的“管辖权”定义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行政令废除出生公民权,其核心法律论点在于‌重新定义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受其管辖”‌。

第十四修正案的文本与历史背景
修正案第一款明确规定:“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公民。”

《十四修正案原文》

其历史背景是内战后的重建时期,旨在确保被解放的黑人奴隶及其后代的公民身份,条文本身采用了‌开放式表述‌,未对父母的移民状态或法律身份设限特朗普政府声称,修正案的起草者“从未意图涵盖非法移民子女”,但这一论点遭到法律界广泛质疑。

关键反驳‌:1866年国会辩论记录显示,修正案起草者参议员Lyman Trumbull明确表示,“管辖权”应排除“受外国主权保护者”(如外交官),而‌非法移民因实际处于美国领土管辖范围内,其子女理应被覆盖‌。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明确受宪法保护的群体为:

美国公民及绿卡持有者的子女‌:无论出生地,自动获得公民权。

非法移民/临时签证者子女:根据1898年美国诉黄金德案States v. Wong Kim Ark),只要父母非豁免群体,子女出生即自动成为美国公民

法院明确:父母的非法滞留或临时身份不影响孩子公民权,因其出生时已

受美国管辖。(United法律依据:公民权基于属地原则,与父母移民状态无关)。

例外情况:仅当父母本身不受美国管辖(如外国外交官、军队成员),其子女才不适用出生公民权。这是因为外交官等亨有豁免权,法律上不被视为“受美国管辖”。

管辖权判定标准:“受其管辖”指孩子出生时处于美国的主权和法律约束之下,而非父母的移民身份或国籍。即使父母是非法滞留,孩子仍因出生在美国领土内而受管辖。

什么是外交豁免?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61年)及美国法律,外交官及其直系家属(包括未成年子女)享有外交豁免权


其在美出生的孩子通常不自动获得美国公民权,若成年后选择放弃豁免身份并长期居留美国,可通过归化入籍。

争 议

总 结

孩子是主体:管辖权的对象是孩子本人,只要其出生在美国且无豁免情形,即满足公民权条件。

父母身份不影响:父母的移民状态(合法、非法、游客等)不剥夺孩子的出生公民权,除非父母属于极少数豁免群体(如外交官)。

1.管辖权与移民身份无关:只要个人身处美国领土(包括非法入境者),即受美国法律约束,属于“受管辖”范围。

2.出生公民权的绝对性:除极少数豁免情况外,所有在美出生者均自动成为公民,父母身份(合法/非法/临时)不构成障碍。

3.政治争议不影响法律尽管存在改革呼声,但第十四修正案的现行解释未被推翻,仍是美国移民政策的核心原则。此规则体现了美国宪法对“属地主义”的坚持,旨在避免因父母身份导致世代无国籍问题。

这一原则是美国移民政策的重要基石,尽管存在政治争议,但法律解释至今未变,所以特朗普对“管辖权”的新主张“非法移民和短期签证者因未完全受管辖,其子女无权获得公民权‌”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黄金德案:司法先例的百年铁壁

1898年最高法院在‌“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案中确立的核心原则,成为特朗普行政令的最大法律障碍。

‌案件背景‌:华裔黄金德在美出生,父母为中国广东人。政府以其父母“不具归化资格”为由,拒绝承认其公民身份。经过4年司法诉讼,最高法院以6-2裁定,‌只要父母不属于外交豁免等例外群体,子女出生即自动获得公民权‌,与其父母的法律身份无关,最终黄金德胜诉‌


‌判例权威‌:该案判决书强调,“管辖权”指代地理上的实际控制,而非对父母的法律约束。这一原则在此后120余年间被联邦法院引用超1200次,成为公民权体系的“不可撼动之锚”。

特朗普想取消出生公民权?

总统行政令的三重法律困境

宪法文本的刚性限制

第十四修正案的表述具有‌绝对性‌——“所有在美国出生者”(All persons born...),未附加任何例外条款。而特朗普试图重新诠释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公民权条款,实质上等同于‌单方面修宪‌,而宪法修正程序明确规定需国会与州政府的共同参与。

修宪需国会两院三分之二通过提案,并经四分之三的州批准。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司法系统的程序性围剿

行政令签署后48小时内,华盛顿州与马里兰州联邦法官迅速发布全国禁制令,裁定其“明显违宪”。
法官逻辑‌:
文本主义‌:宪法条文未允许对“受其管辖”作狭义解释;
‌权力分立‌:总统无权以行政命令重新定义宪法术语,否则将破坏三权制衡
‌现实后果‌:若认可行政令,将导致数万无证移民子女陷入“无国籍状态”,引发人道危机。
《图片来源网络》

政治现实的致命反击

22个民主党州联合发起诉讼,指控行政令“违宪且违背美国价值观”。其法律策略聚焦两点:
  • ‌判例依赖‌:黄金德案已为“出生地原则”提供不可推翻的先例;
  • ‌州权抗争‌:各州强调,单方面剥夺公民权将导致地方行政系统瘫痪(如无法发放出生证明、社保号),侵犯州政府的自治权。

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

特朗普目前能尝试的方式

根据现有法律框架和政治现实,特朗普若试图废除美国的出生公民权,可能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5种:


通过行政令重新解释宪法条款(当前主要尝试方式)

联邦法官普遍认为,总统无权通过行政令单方面改变宪法解释已被法官叫停。需最高法院推翻历史判例,当前保守派大法官虽占多数,仍可能因遵循先例原则而拒绝支持。


推动宪法修正案(最彻底但难度最高)

民主党及部分共和党议员明确反对,认为此举违背美国宪法传统。

民意分歧显著,多数民众支持保留出生公民权,尤其是少数族裔群体。 

美国历史上仅通过27条宪法修正案,且当前两党对立严重,几乎不可能实现。


通过国会立法限制出生公民权

推动国会通过法律,对“受其管辖进行限制性定义,或增设父母身份条件(如至少一方为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

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地位高于普通法律,此类立法可能被法院判定违宪,且需国会两院多数通过,但民主党可能阻挠,共和党内也存在分歧。


依赖最高法院重新解释宪法

将案件上诉至最高法院,要求重新审查第十四修正案的适用范围,推翻1898年黄金德案判例。

最高法院保守派虽占优势(6:3),但大法官可能因遵循先例原则(stare decisis)而拒绝推翻历史裁决。黄金德案确立的“出生地原则”已被多次引用,重新解释可能引发宪法危机。


间接措施:收紧移民政策与行政限制

通过签证审查、海关拦截等方式阻止“生育旅游”,但需证明孕妇有非法滞留意图,操作难度大且无法改变出生公民权本身;更无可能通过附加手段让持旅游签证的父母的宝宝在美出生不得获取公民身份。


以上方式均面临极高的法律和政治门槛,若强硬剥夺公民权,可能违反《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美国为缔约国),损害美国国际声誉。因此,废除出生公民权的实质性成功概率极低,特朗普政府想在司法程序上突破现有法律框架的限制是很难的。
目前特朗普政府的主要尝试(行政令)已被司法系统多次叫停,核心障碍在于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刚性保护和司法系统的制衡作用其他路径如修宪或国会立法均面临极高的政治和法律门槛。若特朗普坚持推进,最终可能需依赖最高法院裁决,但推翻历史判例的可能性依然较低。


《图片来源网络》


总统行政令与国家宪法的终局之战

诉讼进程与终局预测


  • 地方法院:自由派法官的闪电裁决‌


截至2月28日,全美已有12个联邦法院裁定行政令违宪,司法部上诉至第五巡回法院(保守派占优)的努力收效甚微。
‌第五巡回法院的矛盾立场‌:虽口头支持“打击非法移民”目标,但拒绝直接挑战黄金德案,仅建议“由国会立法解决争议”,变相承认行政令的法律缺陷。


  • 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的困境‌


最高法院6名保守派大法官虽占多数,但推翻黄金德案面临三重压力:
‌遵循先例原则‌(Stare Decisis):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在2020年DACA案中强调,“司法稳定性高于政治争议”;
‌国际声誉风险‌:若剥夺出生公民权,美国将违反《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损害其“移民灯塔”形象;
‌内部意见分裂‌:巴雷特与卡瓦诺等新任大法官未公开表态,但历史记录显示其对总统扩权持谨慎态度。

最高法院无法在不推翻黄金德案先例的前提下,附加条件限制出生公民权。即使保守派大法官占据多数,宪法文本的明确性、司法稳定性及社会阻力均构成重大障碍。若特朗普政府继续推动相关诉讼,最终可能需依赖宪法修正案但其成功概率极低。短期内,出生公民权仍受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及历史判例的严格保护。



  • ‌时间线推演‌


‌短期(1-3个月)‌:各巡回法院维持违宪裁决,行政令实际叫停;
‌中期(6-12个月)‌:最高法院有70%概率拒绝受理,行政令自然失效;若受理,审理周期可能延至2026年甚至更后;
‌长期‌:修宪可能性近乎为零,而国会立法因民主党阻挠难获通过。

赴美生子家庭指南

危机下的理性应对

尽管舆论喧嚣,但现有法律框架下,赴美生子的核心逻辑依然稳固:
  • 法律现状‌
‌公民权保障不变‌:只要子女在美出生且父母不属外交官,公民身份仍受宪法保护;
‌行政令无追溯力‌:即使未来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已获得护照者不受影响。

假如最高法院最后判决,限制旅行签证父母子女的出生公民权,实质上构成对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重新解释,虽未修改宪法文本,但改变了其法律适用,可视为“司法修宪”。

然而,这一路径面临三重障碍:

1.需推翻黄金德案等历史判例,违背司法稳定性原则;

2.与宪法文本的明确表述冲突,可能引发宪法危机;

3.社会与政治阻力巨大,执行成本高昂;

因此,此类判决更可能被认定为违宪,而非合法修宪若特朗普政府继续推动,最终需依赖宪法修正案程序,但其成功概率极低。

  • 风险防范措施‌
‌入境材料‌:提前准备好相关真实材料,诚实入境,降低海关质疑风险;
‌地域选择‌:优先考虑加州、纽约州等庇护州,其政府承诺提供法律支援;
‌政策监控‌:关注最高法院动向,家有美宝持续为您提供最新资讯。

宪政体制的权威与韧性

特朗普的行政令本质是‌政治象征主义产物‌,其法律根基的脆弱性注定使其成为短命政策。从历史视角看,这一争议再次印证了美国宪政体系的韧性——

  • ‌司法审查屏障‌:联邦法院迅速阻击总统越权,维护三权分立
  • ‌公民社会抵抗‌:州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构建防御网络,迫使行政权回归宪政轨道;
    ‌国际规则约束‌:全球化时代下,单边主义移民政策难以对抗国际法共识。
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讼点集中于对宪法条款的狭义解释、总统行政权的扩张以及对历史司法先例的挑战。然而,其主张面临来自联邦法院、州政府及宪法学者的广泛质疑。来案件进展将取决于最高法院是否愿意重新审视第十四修正案的解释,以及特朗普政府能否在司法程序上突破现有法律框架的限制。
最终结局‌:正如1952年杜鲁门强征钢铁厂被最高法院叫停,特朗普的“管辖权”新定义将在司法系统的程序绞杀中逐渐瓦解,而第十四修正案的出生地原则,这座“移民之国的灯塔”,仍将照亮每一个在星条旗下诞生的新生命。

家有美宝,作为一家已经成立15年的美国月子中心,中美两地直营注册,国内外均设有专业的管理、咨询和运营服务团队。我们将持续关注政策动态,第一时间为您分析解读政策资讯,为您的赴美生子旅程提供参考意见和相关服务支持,欢迎有赴美计划的家庭前来咨询。

图片



X